03-21
2025
首页» 语言文字» 经典诵读

诵经典传文脉 润童心育美育 ——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美育浸润行动”走进东关民族小学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2025年3月20日下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师王小郴带领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吟诵团成员杨婉宁、李炳霖、赵佳慧,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文学吟诵课程,以经典诵读为桥梁助力基层美育课程提质增效,在青少年心间播撒文化自信的火种  

经典诵读启童心 诗词音韵润课堂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吟诵团成员杨婉宁以朱自清散文《匆匆》的深情朗诵拉开本堂课的序幕,她通过“时光易逝”的哲思主题,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美与生命之思,迅速引燃全场。随后,李炳霖、赵佳慧一同生动演绎普通话吟诵《望天门山》《咏柳》《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和着悠扬婉转的筝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勾勒出锦绣山河的壮丽画卷。孩子们沉醉在“天门中断楚江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韵律中,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模仿了起来  

以诗为媒传古韵 吟诵之道育新芽

本次“美育浸润行动”还特别邀请了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师、普通话吟诵星火培训师、聊城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吟诵专业委员会主任董秀梅老师为孩子们授课。“吟诵是古人读诗的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活态传承。”董秀梅老师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为切入点,在趣味互动中向学生解析“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吟诵核心法则。她带领学生手打着声调、脚踏着韵律,体会诗句中“举头望月”的绵长与“低头思乡”的顿挫,让抽象理论化为生动实践。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简单易懂的童谣入手,再到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一步步教导孩子们用吟唱感知诗词情感,让古韵与童声在交织碰撞中创造出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  

美育浸润结硕果 文化薪火代代传

“原来古诗可以‘唱’出来!我好像听见李白在和我对话!”课后,二年级学生周子涵兴奋地分享感受。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踊跃举手吟诵、争相解析诗意,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诗词哲思。东关民族小学校长李表示:“大学与小学的美育联动,不仅丰富了课程形式,更让传统文化‘活’在孩子们心中。”  

据悉,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此次“美育浸润行动”聚焦“诗词吟诵”,通过“大手拉小手”的课堂共建模式,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美育动能。本次活动开始前,指导教师王小郴牵头组建助教团队,悉心帮扶学生反复打磨吟诵、朗诵节目。未来,聊城大学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继续深入教学一线,以多元形式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为弘扬文化根脉、培育时代新人注入蓬勃力量。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亦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以吟诵为切入点,将经典诗词转化为可感、可学的审美实践,既呼应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国家美育方针,更以创新行动诠释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期待更多“美育浸润”的清泉,滋养青少年的精神沃土。(通讯员 杨婉宁 审核 王小郴)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